汪忠镐,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血管外科奠基人之一,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及其食管外反流概念了临床工作的开拓人。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196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并于同年参加工作,从事血管外科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大动脉、大静脉临床和基础研究。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教授,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以中文发表300余篇,以英文发表15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50余部;发明专利10项,获国际国内各种科技成果奖项10项;1992年获政府特贴。现任首都医科大学血管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学组组长;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主席;前任亚洲血管外科学会主席(1996-1998年)。2005年12月16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自2006年起全心投入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综合征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发表相关论文近百篇。学习经历1956.9至1961.8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学士1979.9至1980.11美国Duke大学血管外科1980.11至1981.9美国北卡罗纳大学血管外科1991.5至1991.10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血管外科和肝移植主要工作及学术经历1961.08至1986.04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住院医师-副教授1986.04至1992.03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92.03至2000.10北京大学附属第八临床学院(邮电总医院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2000.10至2004.0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2004.01至至今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宣武医院所长、教授、博导重要科技奖项1布加综合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1991、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2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的研制和应用;1993、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一等3布加综合征的系统研究和治疗方法的演变;1994、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一等4关于布加综合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1995、国际传记中心20世纪奖5布加综合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1996、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6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1996、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二等7在血管外科所取得的成就;1996、国际血管学院研究成就奖8大动脉炎外科治疗的创新;1998、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一等9静脉代用品内皮细胞种植;1998、第18届国际脉管联盟世界大会10创立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2002、第四届布加综合征大会发明专利情况1圆柱扩张血管内支架;1993;,专利号ZL93217032.32带弹性支架的人工血管;1994;专利号ZL94214534.83纺织型血管内支架;1994;专利号ZL94214534.84编织式扩张血管内支架;1993;专利号ZL93217462.05记忆合金支架型真丝人工血管;1996;专利号ZL96201524.16细胞衬里人造血管;1993;专利号ZL93101997.47下腔静脉破膜器;1993;专利号ZL93232953.58带球囊的下腔静脉转流管;1994;专利号ZL94200623.29下腔静脉过滤网;1993;专利号ZL93217463.910腹主动脉多球囊转流管;1994;专利号ZL94202815.5主要成就汪忠镐教授作为我国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擅长各种大血管病手术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尤其对布-加综合征、大动脉炎的血管损害和治疗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为布加综合征创建了多种术式,并建立了全方位诊治体系,他发明了多种手术方法,使手术死亡率由90%下降到10%以下,治疗效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推动我国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杰出贡献。于上世纪70年代率先开展动脉造影的研究,撰写的《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腹腔内脏动脉造影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使我国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开始起步,并在国际上首先完成了以带膜支架对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部瘤和大动脉减速伤的成功治疗。自1986年起针对临床应用静脉型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低下的问题,开创了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的研究,实现血管腔面快速内皮化,明显改善移植血管的性能,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1992年汪忠镐教授成功在国内开展了第一例PTA与血管内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目前在国内开展了肾动脉、髂动脉、颈动脉等外周动脉的腔内介入治疗,开展了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等大动脉的腔内介入治疗,数量和治疗效果均在国内领先。其在血管外科领域有极高的造诣和学术地位,其专著已成为血管外科专业经典教科书。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2005年12月16日,汪忠镐教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中科院提供的资料中对汪忠镐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为布加综合征创建了多种术式并建立了全方位诊治体系,为推动我国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杰出贡献”。
医院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汇医网 汇名家名医 解健康疑惑